《启示录》6:1-17

人类的历史以耶稣为中心划分为公元前(BC)。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耶稣理应成为历史中心的明确依据。这并非由某个人或当时的基督徒们的主张所形成,而是因为创造历史、主宰历史并施行审判的上帝,使耶稣成为这历史的中心。祂以羔羊的身份降临世间。正因羔羊耶稣已成就的事工与将来要成就的事工,使祂成为历史的中心。

羔羊所成就的事工,是通过十字架与复活战胜了罪恶与世界。祂藉着被杀害战胜了死亡,藉着被征服征服了世界。世上从未有人能以被征服的方式施行征服。祂代替罪人受死,从而拯救了罪人。祂是上帝的儿子,也是除去世人罪孽的羔羊,因此降临世间。

如今,这位羔羊将要施行的事工,是对罪恶执行彻底的审判。被杀的羔羊拥有审判世界的权柄。《启示录》指明:被杀的羔羊就是狮子。得胜的狮子——反过来说,祂本是狮子的身份,却以羔羊的样式降临并被杀害。祂并非因软弱无力而被杀,而是凭智慧自愿牺牲,以此成就救恩,将各族、各邦、各民中许多人赎回归向上帝。

祂将要再来审判世界。初次降临是羔羊的姿态,但再来时将以狮子般的荣耀形像显现。耶稣再来时并非才开始审判世界——这世界早已笼罩在上帝的震怒之下。凡在亚当里出生的人都在与上帝为敌,且被掌控这世界的邪恶势力诱惑欺骗耳悖逆上帝。

所谓”信耶稣得救”,并非因我们信了就被视为良善而蒙拯救,也非因不信就遭惩罚这般简单的逻辑——而是尽管全世界本都伏在上帝的公义忿怒之下(这忿怒本是应当的),但凡是悔改并接受”羔羊耶稣基督替我们受死”之人,上帝就视其为已经承受了这忿怒与审判,因而拯救我们。这正是旧约以色列民出埃及时,藉逾越节事件向我们启示的真理:当灭命天使看见门楣上羔羊之血就越过那家,这血不仅是识别标记,更表明”上帝的忿怒已在此家执行完毕”,这就是我们所领受的救恩。

我们原都是上帝忿怒与审判的对象,但对于那些以信心承认”被杀羔羊代替了我当受的死亡”之人,上帝就视其已经历了那审判,从而将我们从忿怒中拯救出来。因为被杀的羔羊,正是那位施行公义审判的羔羊。即便在我们现今生活的世界中,上帝对罪恶的忿怒与审判也持续进行着。虽然这审判是渐近性的(以致我们有时活在平安中,误以为审判尚未临到),但切不可忘记:当下发生的每一件事,既是上帝忿怒的彰显,也是迈向最终审判的过程。

《启示录》5章6节指出:”被杀羔羊有七角七眼”——七角象征全能的能力,七眼象征全备的智慧。这位满有能力与智慧者,竟藉被杀得胜!约翰在《启示录》1章看见荣耀羔羊的形象,2-3章看见跟随羔羊的众教会,4-5章则目睹被杀羔羊与宝座上上帝同受敬拜的天庭盛景。就在这敬拜中,约翰突然痛哭,因为他看见上帝右手中的书卷——那书卷正记载着上帝以公义审判世界、拯救世界的计划…

这书卷是用七印严密封存的。当约翰发现无人能展开那书卷时,便痛哭起来——这哭声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?在这个看似被邪恶统治的世界里,特别是当约翰目睹那些为基督作见证而殉道的灵魂,又亲身经历被放逐的患难时,他不禁呼求:”上帝啊,祢何时审判这地?”

连不信之人也常如此质问:”看看这充满罪恶的世界,上帝根本不存在吧?””目睹世间如此不公,我拒绝相信上帝。””若上帝真是公义慈爱的,为何世界这般痛苦?”他们将世间的邪恶与苦难,当作否定上帝存在的理由。

即便信徒也在上帝面前发出同样的诘问,尤其是那些殉道者:”我们为信仰付上生命的代价,邪恶的统治却何时终结?”这呼求仿佛石沉大海,以致约翰悲恸流泪。

然而,一位二十四长老中的使者高声宣告:”不要哭!看哪,犹大支派中的狮子——那被杀的羔羊已得胜!祂配展开书卷!”(启示录5:5直译)

这宣告揭示三重真理:

  1. 羔羊的资格:唯有那位用自己宝血救赎万民的,才配揭开审判的印;
  2. 羔羊的权能:被杀的羔羊同时是掌权者,拥有执行审判的至高权柄;
  3. 羔羊的目的:祂以羔羊之姿受死,正是为要将这服膺于撒旦权势的世界,转变为上帝与基督的国度。

十字架的战绩正在持续发酵——不仅要征服罪恶,更要使顽梗之人归顺基督。正如启示录11:15宣告:”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,祂要作王,直到永永远远。”

从启示录第6章起,七印、七号、七碗的审判接连降临。这些占据启示录最大篇幅的审判,绝非上帝暴怒的宣泄,而是祂重建王权的神圣手术——通过审判的烈焰,将扭曲的国度重塑为:”主权归基督”的秩序。

因此,这些看似可怖的灾难实为分娩之痛:

每一场灾难都是上帝用烈火锻造的雕刻刀,正在将人类历史凿刻成”以马内利”的杰作。审判不是终点,而是上帝之国立基的奠基礼。

审判以七重循环展开。首先是揭开七印的灾祸——那书卷被七道印密封,每揭开一印就降下一灾。当第七印揭开时,七号之灾便启动;七支号角依次吹响时,七碗之灾又接踵而至。

  1. 第一重循环:七印之灾
    • “那书卷用七印严封”(启5:1)
    • 羔羊每揭开一印,天地便震动一次
    • 到第七印揭开时,”天上寂静约二刻”(启8:1)——这是七号之灾的前奏
  2. 第二重循环:七号之灾
    • 七位天使持号待命
    • 每吹一号,灾难便升级
    • 第七号吹响时,”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”(启11:15)——这宣告引出七碗之灾
  3. 第三重循环:七碗之灾
    • 七位天使将盛满上帝忿怒的金碗倾倒在地
    • “有大声音从殿中出来,说:’成了!’”(启16:17)

需特别注意:这三组”七灾”并非按时间顺序排列。有人将每灾对应特定历史事件(如某灾指罗马帝国灭亡,某灾指中世纪黑暗时代等),这种”对号入座”式解经极其危险——异端常借此扭曲真道。

这三组七灾实为三重奏式的渐进启示

今日聚焦《启示录》6章的前六印:

  1. 前四印(6:1-8)——”四骑士异象”展现地上审判:
    • 白马:征服
    • 红马:战争
    • 黑马:饥荒
    • 灰马:死亡
  2. 第五印(6:9-11)——祭坛下殉道者的呼声:”要等到几时呢?”
  3. 第六印(6:12-17)——宇宙震荡中,”羔羊忿怒的日子”来临


“印的揭开”是卷轴展开——审判计划公之于众;
“号角吹响”是皇家宣告——审判即将执行;
“金碗倾覆”是圣怒倾倒——审判完全降临。
这三重动作,将上帝的公义层层显明。

首先看四匹马。这段经文在旧约《撒迦利亚书》中已有预表:耶和华上帝差遣四匹马巡行全地、施行统治(亚6:1-8)。为何是四匹?”四”这个数字象征东南西北四方,表明审判遍及全地;而马是战阵之兽——从未有人骑着耕牛或驮驴上战场。这四匹战马的出现,正昭示着”流血争战永无止息”的世间真相。

让我们细看这四骑:

第一匹是白马(启6:2)。骑手手持弓箭、头戴冠冕,”出来征服,胜了又要胜”。这形象源于罗马时代令人闻风丧胆的帕提亚骑兵——连罗马军团都难以招架的游牧劲旅。此处喻指倚仗强大军力不断扩张的征服者,他们”胜了又要胜”的贪婪永难满足。

第二匹红马(启6:4)的骑手握着大刀,”使人彼此相杀”。这刀(μάχαιρα)特指短剑,暗示内战与政变。从罗马帝国多位皇帝遭禁卫军弑杀,到现今叙利亚内战,权力欲望引发的流血从未停歇。

第三匹黑马(启6:5-6)的骑手拿着天平。有声音说:”一钱银子买一升麦子,一升麦子供一人一日之需(注:当时一钱银子是工人一日工价),却不可糟蹋油和酒。”这揭示经济崩溃下的畸形图景:

第四匹灰马(启6:8)名叫”死亡”,阴府紧随其后。它们获权用刀剑、饥荒、瘟疫、野兽毁灭地上四分之一的人。即便在医学昌明的时代:

这四匹马所象征的灾祸,并非仅指末后才会发生的特定事件,而是我们当代正在经历的苦难:战争、内乱、饥荒、瘟疫……这些由罪恶滋生的灾难,反过来成为上帝审判罪恶的工具,二者相互关联。

当这些审判降临时,有三点值得注意:

第一,即使在审判中,上帝仍施怜悯
“四分之一”受审判,反过来意味着四分之三仍蒙眷顾。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——四骑士的灾祸正在全球肆虐:战争、政变、饥荒、疾病……

第二,审判临到时,恶人依然拒不悔改
七印揭开时,四分之一的人死亡;七号吹响时,三分之一的人死亡——审判逐步升级,却无人悔改。上帝为何不一次性审判,而要分阶段进行?是为给人悔改的机会。但可悲的是:即使有人因瘟疫奄奄一息,有人被战争吞噬,有人被饥荒摧毁——他们仍不悔改。这证明审判本身并不能使人悔改。

挪亚洪水的审判就是明证:除了挪亚一家,全人类都灭亡了。但洪水后存活的人类,很快重蹈覆辙——建造巴别塔就是证据。再可怕的审判,也无法使人真正悔改。

第三,审判中有羔羊追随者的殉道

通过见证与殉道催生悔改

上帝审判世界时,为何不一次性完成,而要分阶段降下多重灾祸?答案清晰可见:祂在等待人悔改、等待人得救。然而审判本身并不能使人悔改——悔改的唯一通道,是跟随羔羊之人的见证与殉道。正因这悔改仍要发生,上帝才将我们存留于世。

请注意

  1. 上帝绝不使用义人审判恶人
    中世纪教会组建十字军”替天行道”是彻底的谬误。上帝审判恶人时:
    • 用恶人审判恶人(如巴比伦灭亡犹大)
    • 让恶人自相倾轧(如启示录17:16十角兽吞噬大淫妇)
    • 但永不差遣圣徒充当审判工具
  2. 第五印的启示(启6:9-11)
    祭坛下殉道者的呼喊:”圣洁真实的主啊,你不审判住在地上的人,给我们伸流血的冤,要等到几时呢?”
    上帝的回应令人震撼:”还要安息片时,等着一同作仆人的和他们的弟兄也像他们被杀,满足了数目。”
    • 这不是说上帝以殉道为乐
    • 而是显明:当审判无法唤醒人时,殉道者的血却能使硬心者悔改
  3. 殉道的双重应许
    • 对殉道者:复活与永生的保证
    • 对世界:他们的血成为最后救赎的契机
      (正如主耶稣的血”要叫世上所流义人的血都归到你们身上,从义人亚伯的血起”太23:35)

信仰的试炼
或许有信徒暗自思忖:”既然我和家人都已信主,为何不立刻终结这罪恶世界?”这正是祭坛下殉道者的心声。但上帝说:”再等片刻!”——因为祂不愿一人沉沦,乃愿万人藉殉道者的见证悔改(彼后3:9)。

第六印的终极审判(启6:12-17)
当最后一位殉道者归位,拒绝悔改之人将面对:

大地震裂

日头变黑如毛布

满月血红

星辰坠落如无花果

天被卷起如书卷
——这是羔羊忿怒的终极显明,是无人能站立的大而可畏之日。

那时,所有人都躲进山洞和岩缝中,向山岩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喊(启6:16-17)。让我们一同诵读这震撼的经文:

倒在我们身上吧!
把我们从坐宝座者的面前和羔羊的忿怒中藏起来!
因为他们忿怒的大日到了,谁能站得住呢?

这些人竟哀求山石砸死自己——他们宁可速死,因为:

  1. 恐惧的根源
    • 不是怕肉体的死亡
    • 不是怕人间的苦难
    • 而是面对上帝圣颜与羔羊震怒时
      灵魂深处无法承受的终极战栗
  2. 审判的绝望
    “谁能站得住?”这声呐喊,道出了全人类的绝境。但第七章立刻给出盼望的答案:

“有人能站住!”

(警戒与使命)
我们绝非幸灾乐祸的旁观者。在这末后的灾殃中,上帝赋予我们双重身份:

  1. 蒙恩者——已披戴基督义袍
  2. 见证者——要以殉道者的生命
    呼唤敌基督者悔改

(祷告)
“父啊,我们信:

感谢赞赏(微信wechat)

翻译不易,您的支持将让我们能为您提供更丰富、更高质量的内容。愿祂纪念您的爱心和摆上。如果您想更多学习话语,欢迎发邮件给我们:revival@shepsoul.com.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