启示录18章
Gary Hamrick

启示录第17章和第18章是关于巴比伦的。
在圣经中,除了耶路撒冷之外,巴比伦是被提到最多的城市,所以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。启示录一共有404节经文,其中有42节是关于巴比伦的,大约每十节就有一节提到它。
当我们谈到古巴比伦时,我们指的是那座位于伊拉克幼发拉底河边、巴格达以南55英里的古城。从地理上看,如今的巴比伦只是废墟,是一个考古挖掘的地方。萨达姆·侯赛因在被捕并最终处决之前,曾试图重建巴比伦。他甚至自称是“复活的尼布甲尼撒”,尼布甲尼撒是古巴比伦帝国最后一位、也是最伟大的君王。萨达姆还铸造了一种硬币,一面是他的头像,另一面是尼布甲尼撒的头像。然而,即使他尝试过,巴比伦也从未真正重建。
历史上,巴比伦帝国在公元前539年10月12日被米底人和波斯人攻陷,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。
但是,当我们在圣经中读到巴比伦时,似乎暗示它将来会被重建和复兴。学者们对此有很多争论。有些人认为启示录第17章和第18章中的“巴比伦”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古城,而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。有人认为,当约翰在第一世纪写下启示录时,“巴比伦”其实是指罗马,因为罗马当时是主导的帝国,也是当时最大的威胁。罗马是商业中心,也是宗教中心,尽管它是多神教的虚假宗教。
所以有学者说,启示录中的巴比伦代表的是一个体系,而不是一座城市;如果真指一座城市,可能就是罗马。
但是,还有另一派观点(我自己也赞同这一派),认为巴比伦就是巴比伦,指的是一座真实的城市。在新约中确实有一次,“巴比伦”被用作“罗马”的代称,但除了那一次,圣经里300多次提到巴比伦,几乎都是字面意义上的。所以为什么到了启示录,我们要把它当成象征呢?因此,我倾向于把启示录17和18章中的巴比伦理解为一座真实的城市。
不过,这座城从尼布甲尼撒时代起就已经失去荣耀了。当时巴比伦的空中花园还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。
启示录第17章 —— 属灵的巴比伦
几周前圣诞节前,我们讲过第17章。那里讲到“属灵的巴比伦”,它将成为虚假的世界宗教体系的中心。将来有一天,世界会合并成一个“世界宗教”,第17章就是讲这个。
那章描写一个骑在兽上的女人,象征虚假的世界宗教,它是借着敌基督而兴起,迷惑万国。要记住,当敌基督出现时,教会已经被提走了。基督徒已经离开地上,虽然在大灾难期间仍有人信主,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(基督教)将会消失,这就留下了一个真空。
如今世界上第二大的宗教是伊斯兰,大约有十亿信徒。到时候,它会成为主要宗教吗?还是多种宗教融合成一种普世宗教?我们不确定。但我们知道,届时会有一个全球性的宗教体系,而它的中心如果像我所相信的那样,将设在巴比伦。
我上次还带大家回顾了创世记,说明一切古代的邪术和异教崇拜最早都出现在巴比伦,也就是巴别塔。当时人建造通天的塔,想要敬拜星辰和月亮,于是神变乱了人的语言。那就是偶像崇拜的开端。
因此,第17章中的女人就是象征未来将统治世界的虚假宗教。她被称为“淫妇”,三次出现的头衔在第5节:“大巴比伦,淫妇之母,地上可憎之物的母。”
- 她“坐在众水上”(第15节解释为众民、群众、列国、方言),表示她有全球性的影响力。
- 列国喝了她淫乱的酒,象征属灵的淫乱——人心远离真神,转向假宗教。
- 她骑在朱红色的兽上,表明她是借敌基督而兴起。
- 她穿戴紫色、朱红色,装饰金子、宝石和珍珠,说明这宗教体系和财富、权势有关。
- 她“喝醉了圣徒的血”,说明它会迫害信徒。
- 她还与“七山”和“七王国”有关,所以与政治体系挂钩。
有人因此认为这指的是罗马(七山之城),甚至认为是天主教。但我认为范围更大。最终,这个宗教体系会被敌基督和十国联盟摧毁,因为他们要把权柄交给敌基督,使他自己成为全世界敬拜的对象。这发生在大灾难的前三年半。
启示录第18章 —— 商业的巴比伦
第17章是属灵的巴比伦,假宗教的中心;第18章则是商业的巴比伦,可能是世界政治和经济体系的中心。
- 第17章:一世界宗教
- 第18章:一世界政府、一世界经济
约翰看见另一个天使宣告:“巴比伦大城倾倒了!倾倒了!成为鬼魔的住处,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。”(18:2)
巴比伦将成为荒凉的象征,也象征物质主义和贪婪的高潮。世人因她的奢华而沉醉,商人因她的丰富而发财。
但是,神呼召祂的子民从巴比伦出来,不要与她的罪有份,免得同受灾殃(18:4)。她的罪恶滔天,神要在一日之间审判她——死亡、悲哀、饥荒、火焚。
物质本身不是罪,财富也不是罪,申命记8:18说神赐人能力得财富。但问题在于:
- 身份 —— 不要把身份建立在财物上。
- 责任 —— 要量入为出,不要过度负债。
- 满足 —— 要知足,不要贪婪。
若能做到这三点,财富就不会辖制你,你反而可以用财富来荣耀神。
他说在第4节:“我的子民啊,要从她那里出来,免得与你们有分,免得你们同受她的灾殃。”这是神呼召祂的子民要与这个世界体系分离的呼声。基督徒会被提离开地球,但在大灾难期间仍然有人可以信靠耶稣。约翰在这里说的话,是对那些在大灾难中信主的人说的:如果你在大灾难中信靠基督,就不要成为这个世界商业体系的一部分,不要沉迷于奢华生活和对物质的崇拜,要从中出来。圣经不断呼吁祂的子民:要生活在世界中,但不要属于世界,要与世俗区别开来,彰显属于主的身份,不要被世俗的事情牵绊。这是圣经常教导的一个主题。
在这一段经文里,这是呼召人们从这个经济体系中出来。第8节还说:“因为施行审判的是主,他的大能是显明的。”也就是说,神要审判巴比伦。
接着,第9节说:“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、过奢华生活的人,要远远地观看她焚烧的烟,并为她哀号悲叹,说:‘哎呀,哎呀,这大城巴比伦,那大能的城啊!因为一小时之间,你的审判来了!’”意思是,神的审判来得迅速。这似乎是字面上的意思,因为这里讲的是观看一座大城焚烧的景象。如果仅仅是象征性的系统,这种语言就太直白了,需要理解为真实发生。地上的君王为他们的商业帝国崩溃而哀号,因为神要将其摧毁。
第10节重复了他们远远观看、因害怕其灾殃而哀号的场景:“哎呀,哎呀,这大城巴比伦,那大能的城啊!因为一小时之间,你的审判来了。”
第11节说:“地上的商人也为她哭泣悲哀,因为再无人购买他们的货物。”商业体系的崩溃会产生连锁效应。
第12节列出了商业资产和商品清单:金银、宝石、珍珠、细麻布、紫色、朱红、各类香木、象牙制品、名贵木材、铜、铁、大理石、肉桂、香料、乳香、香油、酒、油、细面、麦子、牛羊、马车、马匹,以及人类的身体和灵魂。凡人渴慕的果实已经不在,丰富华丽的物品全都消失,永远找不回来了。这里描述的是商业商品和资产的价值将会消失,类似股市崩盘,所有财富都会终结。
第15节说:“因她发财的商人要远远观看,因她的灾殃而哀号悲哀,喊着说:‘哎呀,哎呀,这曾穿细麻布、紫色和朱红,饰以金子、宝石、珍珠的大城啊!因为一小时之间,这些财富归于无有!’”
所有航海的船长、船员以及在海上贸易的人也远远观看,见到她焚烧的烟时哭喊:“有哪一座城像这大城呢?”(第15、19节)他们把灰尘撒在头上,哭泣哀号,与商人和君王的哀声类似:“哎呀,哎呀,这大城啊!曾靠海上贸易致富的城市,一小时之间成了荒凉。”
在第9、11和19节中,我们看到君王、商人、船长和水手都会哭泣哀号,为他们的物质损失悲伤。但可悲的是,他们并不是为属灵的损失而哀悼,并未因与神隔绝而悔改,他们哀号的只是物质财富的失落、毁灭或被夺走。这反映了一个被物质主义吞没的文化。神会终结这一切,因为祂会打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偶像。
神是唯一应当被高举的,整个世界会转向这个宗教体系和商业经济体系,但神会摧毁它们,让人们明白真正应当依靠的对象是谁。
第20节说:“你们要欢喜吧!天哪!你们的使徒和先知们啊!因为神已为你们向她伸冤。”天上在欢喜,而地上却在哀哭、哀号,这形成鲜明对比。
第21节说:“有一位大能的天使拿起一块大磨石扔进海里,说:‘大城巴比伦必这样被猛烈地抛下,不再被找到。’”也就是说,神要毁灭巴比伦——城市和体系都会被摧毁,不再存在。
第22节描述:“你那里不再听见琴师、歌手、吹笛者、号手的声音;你那里不再有工匠,也不再有磨石声;你那里不再有灯光,也不再有新郎新娘的声音。因为你的商人是地上的大能者;因她的邪术,万国被迷惑,她也在地上被杀的先知、圣徒和众人血中有份。”
神将结束属灵的巴比伦和政治商业的巴比伦。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后书2:8告诉我们,那不法者——敌基督,因为这一切都兴起在他的背后——将被主的气息废去,被祂降临的荣耀毁灭(第19章)。
阅读更多:启示录18章感谢赞赏(微信wechat)
翻译不易,您的支持将让我们能为您提供更丰富、更高质量的内容。愿祂纪念您的爱心和摆上。如果您想更多学习话语,欢迎发邮件给我们:revival@shepsoul.com.
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